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中央古隆起对富县地区马五段储层发育的控制
苏娟, 杨飞, 张军涛, 张涛, 刘璐, 杨佳奇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24, 14 (2): 297-307.   DOI:10.13809/j.cnki.cn32-1825/te.2024.02.015
摘要   (148 HTML8 PDF(pc) (8646KB)(34)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气藏自1989年陕参1井发现以后,马家沟组五段风化壳气藏勘探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央古隆起对富县地区马家沟组沉积和储层的影响,未进行详细的研究,制约了该地区下古生界的油气勘探。通过对富县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特征、沉积微相、岩溶发育规律的研究,明确了中央古隆起对研究区地层沉积的控制作用以及对岩相、沉积微相展布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央古隆起对富县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沉积具有继承性,整体厚度表现为北厚南薄、东厚西薄。通过沉积微相特征的研究,古隆起的边缘地区水动力较强,发育呈席状的台内滩、潮缘滩。奥陶系风化壳与中央古隆起的形态、结构、演化与保存密切相关,中央古隆起的形成与演化制约了奥陶系岩溶体系的发育与保存。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1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时隆起古构造格局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的成因,通过调研主要有3种基本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断块成因说[1]、伸展背景下的均衡翘升成因说[2-3]以及挤压成因说[4?-6]。赵重远[3]从地壳均衡说出发,提出了“寒武纪、奥陶纪祁连一贺兰裂谷和秦岭裂谷扩张引起的均衡作用导致裂谷肩部均衡翘升”的观点。石油系统的学者多数持此观点,认为中央古隆起是早寒武世—早奥陶世伸展背景下的产物,观点的细微差异在于对古凸起的分布范围刻画上[7?-9]。何登发等[10-11]认为隆起轮廓似不规则的哑铃状,中、南段似“L”形,整体呈向东的“U”形。镇原古凸起呈不规则的凸起状,近东西走向,东西长达275 km,南北宽达230 km,古隆起范围的界定主要依据奥陶系的缺失减薄(图1)以及上古生界石炭系本溪组及二叠系底部太原组缺失等因素综合进行[12]。学者们对于中央古隆起南段(镇原古隆起)延展和控制作用未做详细的解读。通过对富县地区奥陶世马家沟组沉积、储层的研究,对中央古隆起的“L”型的宜川—富县形态展布做了更加细致的分析。
富县地区奥陶系经历了风化淋滤剥蚀,使得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在盆地内出现缺失[18]。应用富县地区钻井和区内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刻画,考虑继承性演化的构造背景和西高东低的古地势,综合印模、残厚、古地质图、泥岩分布等刻画出富县区块前石炭纪的古地貌图。研究区前石炭纪古地貌大致呈现为西南、东北部高,中间低的特征。沟槽大致呈南西—北东向展布。富县岩溶古地貌可分为马六残丘、马五1残丘、马五2-3残丘,马五4-7高地等多个三级地貌单元,富县东南部大致呈单背斜地形,背斜两侧水系发育,易形成有利内部岩溶发育区。马家沟期沉积后中奥陶世末至中石炭世经历了约140 Ma的表生期成岩作用,古风化壳岩溶作用十分强烈。在(中央古隆起)镇原古隆起的宜川—富县地区,受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在隆起两侧发育北东向的水系(图9),为后期的岩溶储层改造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本文的其它图/表